“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长寿谚语,但从消化角度来说,这条谚语却并不严谨。
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,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,来进行初步消化。饭后适当休息一下,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。
到底饭后走还是不走?应因人而异,动静结合,才是上策。
饭后散步能促进胃肠蠕动,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。注意这里说的“饭后”,是指在进食完20~30分钟以后,而并非指饭后立即散步。
“饭后百步走”比较适合平时活动较少,特别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,也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。
饭后散步要掌握好速度,不能走得太急,一秒走1~2步为佳,时间以10~30分钟为宜。
人体血流会根据身体需要进行分配,如果走路过快过久,大量血液被分配到运动系统,会影响消化,造成胃肠道不适,甚至引发胃部疾病。
饭后百步并不适用于所有人,以下4类人尤其要谨慎。
体质较差特别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,饭后不宜散步,而要在饭后平躺10~20分钟。
因为饭后胃内食物充盈,此时进行直立性活动,会加重胃的负担。
患有冠心病的人,进食后立刻进行大运动量活动,有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;建议饭后先按摩腹部,休息半小时再散步,每次半小时,步速不要过快。
饭后最好静坐30分钟再散步,马上散步易出现头晕乏力,甚至昏厥。
高血压患者散步时上身要挺直,否则可能压迫胸部,影响心脏功能。走路前脚掌着地,不要后脚跟先落地,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振动中,易引起头晕。
饭后大量血液都供给胃部了,散步时很容易造成脑部相对缺血,出现头昏、目眩,甚至昏厥,这类人可选择早起散步。